highsfchool1  

Mrs. Tomlinson是我在多倫多念公立高中時的英文老師, 記得那天的英文課因為聖誕節即將來臨大家要交換禮物, 我問老師可不可以照張相, 她一手就搭上肩照了這張照片. 來多倫多有所謂的 cultural shock, 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處如朋友一般, 對於一個習慣上課時起立, 敬禮, 老師好!” 的我來說, 還真有點不習慣. 在台灣念書時, 老師的權威性是不可逾越的, 老師與學生之間事實上是一種強調權力不平等的關係. 即使我在2008年回了台灣教書時還是發現有這個情形, 雖然沒像我唸書時那麼嚴重.

 其實我一開始是就讀一所名為Cambridge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anada的私立高中. 原因是公立高中並不好申請, 至少在1991年是如此. 私立學校基本上要求條件不多, 通常學費繳了,  School Letter就寄給你, 這是申請來加拿大念書的最重要的文件. 我當時念書還需要財力證明, 就是必須攜帶一年的生活費進入加拿大, 否則簽證也是拿不到.

 當時雄心壯志的我是決心學好英文的, 同時也希望能進入 university. 1989年當完兵後出國, 所以英文可說是其爛無比. 私立高中一般說起來是少數族裔的天下, 與公立高中比起來是很不一樣的氛圍. 但加拿大近十年來移民不斷增加, 事實上有些公立學校現在也是少數族裔的天下. 我是真的希望能交到幾個白人朋友練練英文的, 所以在一位多倫多的朋友幫忙下, 進入了Runnymede Collegiate Institute. 這裡還有個小插曲, 當時我這位唸Uof T的朋友告訴我, 好的公立高中大都會用”Collegiate Institute” 而不會用 public high school, 這或許是一個找學校的標準, 但是否真的如此我沒研究.

 國際學生對公立學校而言簡單的說就是收入.由於國際學生要比公民多繳交2倍到3倍甚至更多的學費, 這對學校的行政運作而言不無小補. 但即使是如此, K-12的系統仍然是以公民為主, 在安省教育廳的官方網站也聲明, 國際學生就讀還是要看學校是否有空位. 我記得當時在R.C.I.一個班級的人數最多沒超過35.  另一個有趣的經驗是上課跑班. 在台灣有班導師, 老師到班上課. 在加拿大沒班導, 學生是根據自己的選課跑教室. 換句話說, 在高中時就要做自己的生涯規劃, 唸自己的未來.

Robert Toron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